夜間經濟(night-time economy)是源自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的經濟學概念,是指發生在當日18∶00到次日6∶00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為消費主體,以第三產業,如:休閑、旅游觀光、購物、健身、文化、餐飲等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城市消費經濟。
在英國倫敦,夜間經濟被稱為第五大產業,其成熟的運營模式和巨大的商業潛能不僅豐富了人們的夜生活,也為英國創造了復興城市、增長經濟的多元化新引擎。英國于1995年正式將發展夜間經濟納入城市發展戰略,2004到2016年間,僅倫敦就創造了逾10萬個新的夜間工作崗位,涵蓋了1/8的工作崗位。2017年夜間經濟占全英國GDP的6%,同年倫敦市的夜間經濟收入達263億英鎊,預計到2030年將達300億英鎊。
倫敦的夜間經濟主要由酒吧、飯店、音樂廳、劇院等組成。在一篇題為《為何倫敦的“夜間經濟”無價》的文章中,有學者提出了倫敦夜間經濟和其城市文化氛圍的密切關聯。
遍布大街小巷的酒吧、俱樂部是這座注重“酒吧文化”的城市發展夜間經濟的主力軍。在倫敦,酒吧是英國人民結束一天忙碌工作后的首選。“酒吧文化”提供的暢所欲言、結交朋友的機會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創造了輕松無負擔的氛圍,使英國人不惜花費更高的附加服務費也要在酒吧消費。
城市夜間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漫長的文化傳承上的。倫敦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不勝枚舉,近年來,也逐漸向公眾開放夜間展覽。據英國媒體報道,倫敦正在籌建英國首個真正24小時不打烊的博物館。如今英國已有不少博物館實現晚間開放,每周五延長開放時間到22時。每年的10月25-27日為一年一度的“博物館之夜”,倫敦大小博物館會推出不同類型的晚間活動,以展覽、講座、對話的形式一展文化魅力。
許多經典的“博物館之夜”活動都為倫敦的夜生活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著名電影《博物館奇妙夜》就是基于大英博物館夜晚時的情景進行想象創作的。倫敦博物館館長莎倫·阿門特說道,打造夜間博物館旨在刺激夜間經濟增長,融入當地文化,“博物館嘗試要和倫敦這座國際化大都市一樣,變得更加開放”。
為了能夠為當地居民打造更安全的夜生活,倫敦市政府還特意成立了夜間經濟活動委員會,并專門留出一個公務員崗位招聘一位夜間主管。該崗位要求應聘人深諳英國夜間經濟。據悉,這位“夜間主管”年薪3.5萬英鎊,每周只需工作兩天半,旨在“捍衛倫敦夜間文化價值,推動倫敦夜間經濟發展和多樣化”。
此外,倫敦市政府實施了地鐵通宵運營計劃,為夜間經濟消費者和從業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保障。自2016年,倫敦政府在兩年的籌備后終于實現了通宵地鐵運營,倫敦的幾條地鐵主干線包括中央線、朱比利線、維多利亞線都在周五、周六兩天開通24小時運營。目前倫敦的11條地鐵線路中有5條已實現周末通宵運營。此舉不僅方便了民眾,也為發展夜間經濟,“向世界發出倫敦進一步開放的信號”。據報道,通宵地鐵計劃每年能為倫敦經濟帶來7700萬英鎊收益。
倫敦的夜間經濟發展汲取了城市特色文化的優勢,開發了多樣的商業模式,又有政府的積極推動和建設,已高居全球夜生活榜單。夜間經濟已成為全球化大城市推動經濟復興,展現文化底蘊的新亮點。中國較為發達的夜間消費市場如上海、南京、北京等城市都相繼推出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政策。通過發掘城市文化內核,平衡安全與多元化的需求,城市夜間經濟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人們對于物質文化和精神生活的經濟需求。